聚焦納米材料、超導材料等10個材料領域,國務院國資委3月29日首次面向全社會發布中央企業材料領域“十大基礎科學問題”,邀請全球科技創新力量同題共答,以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推動材料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。通用技術中紡院提出的“面向纖維新材料的高效生物合成理論”成功入選。
“面向纖維新材料的高效生物合成理論”通過對纖維全生物合成與工程架構的研究,可加深纖維材料生物合成本質的認知,為纖維材料合成新體系、綠色制備新技術及其工業應用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,可為纖維新材綠色制造新體系和產業技術變革奠定關鍵基礎。
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,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了以“強科學發現之源、筑材料發明之基”為主題的“企業發現與發明論壇”。中央企業材料領域“十大基礎科學問題”在此次論壇上對外發布。通用技術集團副總工程師李鑫,通用技術中紡院黨委書記、總經理馬詠梅,通用技術中紡院副總經理徐紀剛、總工程師李瀚宇出席此次論壇。通用技術集團科技創新與數字化部、國家技術轉移海南中心、中紡院基礎所相關人員參加了上述活動。
中央企業材料領域“十大基礎科學問題”
1.來自納米材料領域,微納尺度傳感功能材料的增敏與特異性識別策略;
2.來自超導材料領域,超導材料組織性能調控機理;
3.來自未來材料領域,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新型材料發現與理性設計;
4.來自稀土材料領域,稀土永磁材料成相機理與結構調控方法;
5.來自生物基材料領域,面向纖維新材料的高效生物合成理論;
6.來自鋼鐵材料領域,極端環境下鋼鐵材料組織穩定、性能演變與環境相容性機理;
7.來自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,多場耦合作用下玻璃形成過程中的弛豫機制;
8.來自有色金屬材料領域,固態電池正極材料表界面離子/電子傳輸協同機制與動態結構演變規律;
9.來自化工新材料領域,聚合催化體系與聚合物多級結構作用機制;
10.來自核材料領域,極端耦合服役工況下堆芯結構材料的協同失效機制行為模型。